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策文件

首都标准化委员会关于印发《2018年北京市标准化工作要点》的通知 首标委发〔2018〕2号

来源:发布时间:2018-04-03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各成员单位:

  《2018年北京市标准化工作要点》经首都标准化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贯彻落实。

  首都标准化委员会
2018年3月28日

  2018年北京市标准化工作要点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为契机,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支撑引领质量提升为着力点,全面实施首都标准化战略,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谱写标准化建设新篇章,助力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制定本要点。

  一、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标准化工作,助力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

  1.落实中央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中“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城市治理,注重运用法规、制度、标准管理城市”的要求,制定、实施与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目标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和标准。

  2.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制定《海绵城市规划编制与评估标准》《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设计标准》。

  3.大力推进本市装配式建筑发展,制定《装配式装修工程技术规程》《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4.加强首都人防工程规划建设,发布《人民防空工程战时通风系统验收技术规程》,制定《城市基础设施人民防空工程设计标准》《人民防空工程维护管理操作规程》,修订《平战结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规范》。

  5.提升城市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能力,制定《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施技术规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技术规程》。

  6.提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发布《古建筑类博物馆合理用能指南》,制定《文物建筑勘察设计文件编制导则》《古建筑结构安全性鉴定技术规范 第2部分:石质结构》。

  二、加强城市管理服务标准化工作,服务支撑疏解整治促提升工作

  7.守护城市“生命线”的“主动脉”,制定《城市综合管廊运行维护规范》。

  8.促进形成科学高效的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统一标准,对既有电动小客车和存量充电设施按标准进行改造。

  9.严守安全生产红线,加快“百项安全标准”制定工作,发布《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48部分:沼气站》《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75部分:快递及邮政服务企业》等标准。

  10.完善危险化学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针对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安全管理薄弱环节,重点推进化工企业实验室、普通高等学校实验室和医疗机构等涉及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的标准建设。

  11.强化网格化体系规范化建设,推进《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础数据规范》《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等标准的宣贯落实。

  12.提升城市应急救援水平,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救援应用技术规范》《小型消防站建设规范》等标准的宣贯工作。

  13.保障特大城市气象灾害防御,制定《气象灾害风险调查技术规范 第1部分:城市内涝》《公共场所气象预警标志设置规范》。

  14.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制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三甲苯的测定 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析 气相色谱法》《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管理技术规范》《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建筑工地颗粒物在线监测系统技术规范》《电子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在用柴油车加载减速烟度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在用汽油车稳态加载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15.促进清洁生产,制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集成电路》《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啤酒制造业》。

  16.促进节能降耗,发布《风机节能监测》《能效对标实施规范》等一批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标准。

  17.挖掘行业节水潜力,修订《公共生活取水定额》系列标准学校、饭店部分。

  18.加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制定《城市绿地鸟类及其栖息地生态恢复技术规范》《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评估技术规范》《城市森林营建技术导则》。

  三、发挥标准化对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推动首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

  19.抓好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关村)建设,实施《中关村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中关村)建设办法》,提升基地服务能力。争取一至两个领域性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落户北京,推进综合性基地和专业性基地良性互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加强中关村标准化试点经验总结,完成《中关村标准故事(二)》的编纂出版工作。

  20.按照全国“百城千业万企对标达标提升专项行动”工作部署,培育标准化先导业态,培育一批标准水平领先、标准品牌彰显的优势企业。

  21.加强对高新技术标准化试点示范企业和产业联盟、社会团体创制标准的引导、培育、考核,对高新技术标准化试点示范企业进行动态调整,着力打造一批标准化领军企业。

  22.积极发挥中关村产业联盟、社会团体在团体标准创制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科技创新、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确定的重点领域,打造中关村标准品牌。推动社会团体参与第二批国家级团体标准试点工作。

  23.实施大数据战略,做好大数据产业专项中的标准研制工作。制定《收费公路联网收费系统技术要求 第6部分:数据通讯接口》《收费公路联网收费系统技术要求 第7部分:数据库设计》《自动站气象数据交换规范》《文物艺术品数据元规范 第2部分:书画》等数据标准。

  24.落实《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开展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建设。

  25.优化与北京产业发展特点相匹配的统计制度,修订《文化创意及相关产业分类》。

  26.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鼓励企业加快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参与国际标准研究和制定。制定《专利代理服务商务往来文件规范》,开展《专利代理机构等级评价规范》地方标准、《专利代理人执业能力评价规范》团体标准宣贯,引导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和第三方机构为企业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27.促进服务业发展。启动5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完成北京软交所软件交易服务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推进国家会议中心会展服务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

  28.促进都市型农业发展,制定《休闲农业园区等级划分与评定》《北京黑猪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温室蔬菜节水灌溉施肥技术规程》。

  29.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推进国家蛋种鸡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等5项第九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和1项第二批国家级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完成第二年度建设任务和考核。

  30.争取国家标准委指导支持,为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提供服务平台,推荐专家参加《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协议》(WTO/TBT)、《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WTO/SPS)通报评议。

  四、加强民生领域标准化建设,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31.提高婴幼儿医疗卫生保障水平,发布《新生儿转运技术规范》《疫苗流通管理基本数据元规范》。

  32.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制定《中小学生体育课运动负荷监测与评价》。

  33.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制定《养老驿站设施设备配置规范》《养老机构康复辅具配置要求》。

  34.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制定《公共职业介绍和公共职业指导绩效评估规范》。

  35.规范旅游服务市场,制定《智慧旅游景区信息化服务规范》,修订《乡村旅游特色业态标准及评定》系列标准。

  36.提供人性化的康复服务,制定《残疾人社区康复站服务规范》。

  37.推进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推进丰台区方庄社区互联网+健康服务标准化试点,完成东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考核评估。

  五、切实发挥标准化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

  38.推进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布《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规范》《高速公路服务站服务规范》《高速公路智能管理与服务系统技术规范》等交通区域协同标准。

  39.支撑环首都一小时鲜活农产品流通圈建设,发布《低温食品冷链物流履历追溯管理规范》《低温食品储运温控技术规范》《水产品冷链物流操作规程》《果蔬冷链物流操作规程》《冷链物流 冷库技术规范》《冷链物流 温度检测与要求规范》《冷链物流  运输车辆设备要求》《畜禽肉冷链物流操作规程》等商贸物流区域协同标准。

  40.促进区域人才流动,发布《人力资源服务规范》系列标准、《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级划分与评定》人力资源服务区域协同标准。

  41.盘活三地旅游资源,制定《京津冀旅游直通车服务规范》旅游区域协同标准。

  42.促进干线公路规划建设发展,制定《干线公路附属设施用地标准》。

  43.加快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工作,完成通州区国家级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工作总结和考核,深化北京未来科学城中法商务区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合作。

  44.与冬奥组委对接工作需求,做好标准化服务工作。

  45.提升体育场馆运营保障能力,发布滑雪、游泳、潜水、攀岩等运动项目场馆相关地方标准。探索推进三地大众体育领域标准化合作。

  六、坚持问题导向,夯实标准化基础工作

  46.结合全市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工作,主动将标准化工作纳入全市国家质量基础设施体系中进行安排,作为政府质量工作考核的组成部分。

  47.推进各行业部门在主导或参与制定政府规章、地方法规等制度安排时,纳入与标准化相关的规定。制定配套政策和措施,强化重要标准的应用实施。

  48.推进标准化市场化服务体系建设。完成第一批12项国家级标准化服务业试点,启动第二批24项国家级标准化服务业试点。培育和发展市场化第三方标准化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标准化工作专业化服务。

  49.通过首标委组织专题培训、成员单位组织行业内培训、标准化试点示范实践、学术交流等形式,分层次加强标准化技术型人才、标准化管理型人才、标准化操作型人才培养。

  50.抓好大众标准化意识的普及教育,举办群众喜闻乐见又生动活泼的标准化宣传活动。

  七、不断提升地方标准质量,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谱写标准化建设新篇章

  51.开展《标准化法》宣贯。深入学习领会《标准化法》的立法精神、制度安排和方式方法。利用政府网站、微信、微博等媒体形式,向社会公众进行《标准化法》普法宣传。

  52.加强重大问题研究。落实十九大精神和《标准化法》要求,结合首都实际,针对制定新时代《首都标准化战略》升级版、建设《标准化法》地方配套制度、改进惠及百姓的标准化试点示范推进方式等重大问题开展调研。做好为国家层面《标准化法》配套制度建设的建言献策工作。

  53.启动《北京市地方标准管理办法》《北京市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修订,调整完善地方标准管理机制。实施地方标准制修订全过程信息公开,推动社会参与、社会监督。建立健全地方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评估机制,形成实施情况年度综合报告并向社会公开。强化地方标准年度复审制度,将复审工作与标准实施评估工作有机结合。紧贴北京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长远性、关键性问题,制定具有地域特色、资源禀赋优势,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地方标准,以高标准引领提升质量发展和水平。在节能、节水、环保、安全等领域将地方标准中可比较的指标和国际最发达的城市、首都对标对表,以首善标准不断提升地方标准质量。

  54.加强首都标准化委员会统筹机制作用发挥。加强与中央在京标准化技术机构的沟通联系和合作。加强和天津市、河北省标准化统筹机构的联系。适时增加首都标准化委员会成员单位。

  55.推动各区标准化工作。落实《标准化法》关于“县级以上政府”标准化职责新规定,推动各区政府结合区情,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和宣传工作,传播标准化理念,推广标准化经验,推动全社会运用标准化方式组织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发挥标准对促进转型升级、引领创新驱动的支撑作用。

  56.推进市场主导制定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改革。鼓励社会团体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增加标准的有效供给。全面实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

附件

首都标准化委员会丨首都标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