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标准化基地 标准体系 培训专栏 法律法规 联系我们
标准化基地分布图
标准化基地信息
·“平谷大桃”首获欧盟地理...
·通州区食用菌、白灵菇、豆...
·平谷区蔬菜、食用菌标准化...
·蟹岛生态园区有机蔬菜标准...
·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中以...
·郎家园枣标准化基地
·怀柔区惠生虹鳟鱼养殖基地
·华都峪口禽业有限公司父母...
·格林万德农艺园特菜基地
·超大集团平谷特菜生产基地
·北七家镇农业服务中心苜草...
·北京兴乐食品有限公司兴隆...
·北京鑫淼观赏鱼养殖中心
·北京市裕农优质农产品种植...
·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房良...
更多>>
标准查询
 
推进百合标准化 促进百合产业发展
日期:2014.02.20

  

  ——国家级百合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经验材料 

  昌平区园林绿化局  总工程师  杨春起 

  2014227 

    

  2011-2013年,由北京盛景苑花卉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建设、由昌平区园林绿化局和昌平区质监局参加建设的国家级百合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在全区各相关部门的不懈努力下,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指导下,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核验收,在昌平西部四镇建立设施百合鲜切花生产示范区,山区建立百合种球生产示范区,推动了昌平区百合产业的发展。下面我就示范区建设的做法与体会和大家做一下交流。 

  一、强化组织建设 

  北京盛景苑花卉有限责任公司,是昌平区园林绿化局为推进百合产业发展,为花农提供服务专门成立的下属企业。在示范区建设过程中,昌平区园林绿化局负责组织管理,公司负责执行建设。 

  示范区项目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副区长苏卫东同志为组长的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制订示范区的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政府在政策上也给予大力支持,农民每建设一栋百合日光温室补贴建设资金5万元;山区建立种球繁育的普通春秋棚每栋补贴1.5万元;节水灌溉的直接材料投资100%补助;专项贷款100%贴息等政策相继出台,投入扶持资金1.667亿元,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农民种植百合的信心和积极性。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加强了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规划和指导,为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保障相关技术、实施规程在百合种植企业、农户中不变形、不走样,成立了昌平区百合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技术指导小组,区园林绿化局杨春起总工程师为组长,区园林绿化局花卉中心技术人员为组员,负责示范区建设的标准化技术工作,解决示范区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加大对种植户的帮扶力度。 

  示范区是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载体,为使科研成果能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成果产业化发展,特聘用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荷兰等百合专家,引进4名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成立示范区技术专家组。形成了高、中、低不同层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团队,夯实了技术储备,提升了科技创新能力。 

  二、标准化体系的建设与推广 

  (一)加快标准体系建设 

  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为基础,围绕百合产业发展需要,针对百合生产的各个生产环节,制定了5项技术标准,10项管理标准,18项工作标准,共计33项。注重将这三类标准有机融合、协调一致,使标准前后对应、实际操作性强,科学规范地指导了百合产业的标准化生产。 

  (二)加强标准的推广和应用 

  1、开展培训,宣传及示范工作 

  1)开展多种形式的标准化培训,充分利用电视、专题讲座、多媒体讲解、地头演示、经验交流、专家现场指点等形式,突出宣传百合标准化的内容、作用,分期、分批层层开展百合标准化知识培训,形成农民“互动式、参与式”百合技术培训模式,农民参与到实践中。 

  2)按照标准制定了各种规程制度发给各种植户,并做到规程“上墙”,便于随时衡量自身的操作是否符合规程。 

  通过对标准化体系的培训、宣传、示范工作,促使公司管理人员、员工和农民更新思想观念,不断提高应用标准化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自觉性。 

  2、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1)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种植前把农户订购的种球运往种植基地,为百合种植户统一提供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种球,并且每粒种球补贴一元钱。给百合种植户推荐优质基质、农药、有机肥等生产资料,发放农药补贴卡,凭卡农药补贴50%。为各个示范基地安装了冷库、催芽室等配套设备。切花生产过程中,公司技术员划片进行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农户生产问题,切花及种球采收后运往加工车间,由公司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进行统一包装整理,降低生产成本,拓宽销售渠道,更新销售模式,为农户增收致富铺路。 

  2)为了规范技术和标准的落实,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小组,为示范带动区的农户提供技术支持。每个技术小组的成员分片包干,定点指导,做到随叫随到,及时解决百合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将种植户产品的合格率、A级品率与技术员的收入挂钩,切实将技术员和种植户更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充分调动了技术员的积极性与责任感。此外,还培养了大批的基层标准化推广技术人员,组建了百合农民技师队伍,他们不仅懂得农业生产的科技知识,而且掌握了一定的标准化基本知识,成为活跃在示范区指导标准化生产的行家里手。 

  3、建立健全生产档案,完善产品质量监督与追踪体系建设 

  1)生产档案的建立。生产示范区每栋百合温室的种植均建立了田间生产档案,由公司统一制表并发放给种植基地,在实施百合标准化生产时,做好操作记录。 

  2)产品质量监督与追踪体系的建设。专业技术人员对生产资料、生产管理、产品质量在产前,产中,产后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抽查,既实现了产品质量的监督与追踪管理,又便于生产过程中经验总结,提高管理水平。 

  (三)建立“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示范区推广模式 

  “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有效推动百合栽培示范产业化发展。昌平区政府出台多项百合产业惠农补贴政策,引导百合产业的发展;区园林绿化局负责落实各项百合产业惠农政策,并组织百合栽培标准化实施;龙头企业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进行技术创新及研发,推广各项技术、管理标准化,提供专业化服务。百合生产农户自发组建14个农民百合生产专业合作社,利于百合生产技术推广与交流,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桥梁,推动小的百合生产者走向联合,集成规模化产业,形成了农民持续增收与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发展一个产业、致富一方农民”的目标。从基地到农户,把标准作为贯穿始终的要素,保证了百合产品的质量,实现了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三、效果显著,成绩突出 

  ()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农民增收 

  通过3年的示范区建设,在昌平西部四镇荒滩地上,建成百合种植示范基地39个,种植1703栋,比未进行示范区建设前增加了33.2%,全区示范推广标准化示范区170.58公顷,示范带动2212名农民就业,A级花出品率由原来的85%提高到90%以上,年产百合切花775万枝,增长了62.8%。建立百合种球组培和生产基地,百合种球质量达到荷兰标准,种球648万粒,增长了8%。每栋温室增收0.7万元以上,实现年产值7525万元,增加了66.5%,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结束了昌平西部四镇没有主导产业的历史,在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高了昌平百合的市场占有率 

  示范区产品做到了“操作有规程、生产有记录、产品有检验”的全程标准化生产。百合切花在北京市场的占有率达到15%以上,北京本地产切花占有率60%以上,北京种球市场占有率80%以上,昌平切花种球70%实现自给。花卉市场里的昌平百合切花周年供应平稳,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昌平百合瓶插期长、花苞大、颜色艳丽,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昌平百合”成为都市型农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转变了农民的生产观念 

  原来广大农户都是按照种植其他农作物的经验来种植百合,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不尽人意。现在通过我们积极开展的标准化技术培训,广大农户的标准化意识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实施标准化生产的百合产品优质优价,市场前景广阔,农民得到了实惠。标准化取得的成果和效益提高了社会和广大农户的认识,标准化生产逐渐成为农户的自觉行为。 

  今后,我们将继续推进昌平百合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不断提升产品在国内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Copyright 2007-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农业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