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标准化基地 标准体系 培训专栏 法律法规 联系我们
标准化基地分布图
标准化基地信息
·“平谷大桃”首获欧盟地理...
·通州区食用菌、白灵菇、豆...
·平谷区蔬菜、食用菌标准化...
·蟹岛生态园区有机蔬菜标准...
·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中以...
·郎家园枣标准化基地
·怀柔区惠生虹鳟鱼养殖基地
·华都峪口禽业有限公司父母...
·格林万德农艺园特菜基地
·超大集团平谷特菜生产基地
·北七家镇农业服务中心苜草...
·北京兴乐食品有限公司兴隆...
·北京鑫淼观赏鱼养殖中心
·北京市裕农优质农产品种植...
·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房良...
更多>>
标准查询
 
食用菌标准化生产 打造全国领先水平
日期:2011.04.27

——国家级食用菌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经验材料

 

北京格瑞拓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  延淑洁

2011年4月26日

 

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是为推进农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充分发挥标准化在规范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农业生产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有效供给,实现农业现代化。从而达到农产品生产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控制的标准化管理,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北京市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北京格瑞拓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08年起承担了“国家级食用菌生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该项目历时三年,在北京市质监局、房山质监局等有关领导的关怀下、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以及企业员工、种植农户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使我区食用菌产业得到进一步扩大与提升,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北京格瑞拓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7月,占地63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其中现代化冷房面积1.2万平米,智能控制阳光温室0.6万平方米。现有职工80人。注册资金600万元,拥有资产总额6704万元,年产量突破4000吨,产值6000万元。主要从事高档食用菌的研究、开发及生产,是目前国内设备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白灵菇工厂化生产龙头企业,也是全国科普示范基地、全国首批CHINAGAP实施试点单位、北京市第一家获得进出口权的食用菌专业生产企业。

北京格瑞拓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以往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在白灵菇种植过程中,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组装成本企业、本行业的标准,并在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中予以实施,使得企业生产及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产品质量安全得以保证,增强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另外,通过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在本地区及同行业中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了本地区食用菌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对加快用现代科学方法改善传统农业、提高农业水平、促进本地区都市型生态农业发展,使食用菌产业成为本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公司不断推行标准化管理,业已取得ISO9001、GLOBALGAP、有机食品等三项认证,并获得了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授予的出口蔬菜基地检验检疫备案证书,获得了产品出口的“通行证”。下面就示范区建设的做法和体会和大家做一下交流。

一、主要的作法

(一)建立组织,保证示范区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1、成立项目领导小组,成立标准建设技术小组,明确任务内容,按计划任务进行分工,定期检查责任到人。具体包括:认真研究公司原有标准化体系文件,结合实际生产需求,多方调研听取意见,按实际需要重新修正体系文件,通过实际反复论证,最终定稿。

2、建立示范区项目建设资金核算要求,做到该花必花,杜绝浪费,使该项目成本投入最低化,效益产出最大化。

3、建立示范区项目建设的相关制度,使每一名参与人员均明确自己的工作任务,定期召开项目小组成员共同参加的研讨会,出现问题积极查证,及时落实,使最终定稿的各项标准可操作性强。

4、成立标准化建设培训机构,主要针对标准文件、工艺要求、操作规范、法规文件进行全方位贯标,使标准体系文件在生产各个环节得以顺利落实。

(二)加强标准体系建设

2005年公司创建北京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建立了企业标准,并在企业实施。随着工艺的不断探索和革新,企业原有技术标准滞后,原标准的内容不够全面或工艺参数量化指标误差范围较大等,针对原有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中存在的问题,公司积极发挥组织管理的强大功能:由行政副总牵头,生产副总及标准化小组中的生产部主管、质检部、销售部、标准化人员共同参与,针对每项标准,通过召开会议专题讨论、开展大量生产试验,反复研讨、反复验证,最终定稿,以此种方式逐项完成各项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修订工作。与此同时,还实行定稿一项培训一项的方式开展贯标工作。最终在2009年完成了对原有23个技术标准、18个管理标准和21个工作标准的修订(同时新增技术标准3个,管理标准10个)。在修订过程中,着重对新菇种的工艺操作标准及新增工器具、基础设施的管理标准上进行修订,将工器具更新及设施改造后的情况进行补充、完善和详细说明。

2007年末,公司上马金针菇种植项目,通过聘请金针菇种植专家,加上标准化小组成员的配合及共同努力,实现了金针菇的规模生产,目前格瑞拓普牌金针菇在市场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在金针菇生产过程中,生产部门主管不断总结种植工艺,由行政副总组织汇总后交由生产副总和总经理审阅,现已制定出金针菇产品标准和自做菌、接菌、养菌、出菇、采收包装等系列流程的基本操作规程。较之白灵菇,金针菇菌种更易老化,公司借助中国农科院、北京农林科学院等各大研究院所强大的科研实力,确定了金针菇菌种的保存及生产标准,形成完整的金针菇生产操作规程。

(三)融会贯通,发挥标准体系的整体效力

农业标准具有鲜明的知识产权属性,是农业科学技术开发主体长期的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成果的总结凝练, 聚集了农业生产、加工技术规范、新产品专利以及对农产品质量的评判和认证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组合, 标准作为知识产权的载体,知识产权是标准的内容及利益分配的根据,因而农业标准实际上也是一系列知识产权的组合。在标准化生产实施过程中, 我们将白灵菇生产技术专利化并形成标准化生产后即拥有了知识产权,标准化生产的有效实施推动了公司企业标准体系的建设。

通过企业标准化体系的贯彻实施,公司业已取得了ISO9001、GLOBALGAP、CHINAGAP、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各项认证,将各项认证体系文件融合于标准体系中,总结共同点加之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兼收并蓄,制定了管理标准体系文件和良好的操作规范标准及生产档案记录,在日常生产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减少了员工因不同认证对应不同记录的填写和相同数据的重复填写,带来的工作负担,也不会因不同认证而慌乱手脚,避免了公司内多个体系并行的“几张皮”问题。

(四)强化生产技术过程中标准体系的实施

公司采用现代化工业设施和人工模拟食用菌生态环境技术,对其生长环境进行智能化控制,实现了白灵菇工厂化周年生产。规范的栽培技术、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严格的菌种筛选工艺、全自动真空负压灭菌设备、百级空气净化接种车间、恒温恒湿的养菌环境、全自动出菇控制系统等为产品的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留点温度计、化学指示卡和曲线爬行指示卡、专用水分检测仪、二氧化碳测试仪、照度计、风量风压测试仪等先进检测设备及技术的引入,加大了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力度,为质量追溯体系的建立积累了丰富的原始数据。提高了生产水平,使白灵菇栽培工艺得到基本固化,在确保产品安全的前提下,产品质量有大幅提高,为产品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在国内食用菌行业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五)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宣传、培训工作

为顺利推广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工作,我单位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业标准化知识,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在世界标准化日,我单位采取悬挂标语,在主要街道和乡镇进行农业标准化相关知识宣传,努力提高全民的农业标准化意识。开办食用菌标准化培训班,将本企业的标准化在周边地区适度推广,加强所带动农户的标准化生产培训,培训农户达500多人次

(六)建立生产档案,完善产品质量追溯管理

示范区都建立了生产档案,在实施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时,把重要的栽培措施、生物学性状、环境条件与消毒药品的使用等作了原始的详细的记录;既方便了生产过程中经验总结,提高管理水平,又便于产品质量的跟踪管理。

(七)发挥专业化协会力量,积极倡导食用菌产销标准化

面对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压力,公司积极协调中国食用菌协会,发挥延淑洁总经理兼任中国食用菌协会白灵菇分会会长的作用,协同房山食用菌协会,共同对食用菌种植户加以培训,使协会成员达成共识:必须通过实施标准化管理,千方百计提高食用菌产品质量,突出生产过程控制,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园区的示范作用打破国外的技术壁垒,为食用菌赢得市场和荣誉。2009年,协会共组织四次白灵菇市场调研,针对白灵菇市场存在的等级不清、单体包装重量不一、产品包装存在的不安全隐患等展开了全面工作。协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批发市场的销售商,共同就以上问题展开商讨,并于2009年11月在北京举办了“白灵菇市场研讨会”,确立了白灵菇的包装标准,实现单体包装(5kg/箱),允许误差20g/箱,逐步淘汰4-5kg/箱的不规范现象,实现通过流通环节反促生产逐步规范的目的,逐步实现白灵菇的规范化生产。

(八)延伸产业链,形成生态循环示范模式

2009年7月建成年产1.2万吨生物有机肥能力的生产车间。将食用菌产业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转变为目标,通过技术研究和工程实施,构建了以食用菌废渣为原料,利用微生物进行有机物分解的槽式好氧发酵工艺,使之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促进了食用菌循环产业链的形成,拉动北京乃至华北地区食用菌后续产业的清洁生产。

二、取得的成

制定与贯彻实施高水平的农业标准,既是实现农业最大、最优化产品,满足国家农产食品数量安全的需要,也是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需要。因此,农业标准化是建设现代农业、实现生产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助推剂。实践表明,农业标准化可以起到简化作业程序、省工节水、增产增效、生态安全等作用。

(一)社会效益

农业标准化既是维系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有效载体,是规范千家万户生产行为的有力抓手,也是提高现代农业生产质量管理水平的基本条件与要求。标准化示范项目起到了“点上开花、面上辐射、标准一致、带动一片”的作用。

通过国家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避免了生产的随意性,提高了企业生产及管理水平。通过标准的贯彻和执行,针对管理和工艺对企业内部员工和被带动农户开展培训,提高了工人的技术水平和思想素质,完成了农民向产业化工人的转变,同时也提高了员工的操作水平和农户的种植管理水平。

本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共带动1300余户农民种植食用菌及从事食用菌相关产业建设,被带动农户涉及北京、天津、河北等地,解决农民就业累计2000余人,2010年直接使当地农民增收约240万元。通过订立合同方式在当地采购米糠、麸皮、玉米粉、玉米芯等农产品下脚料作为原料,全年采购约共计12800吨,采购金额约2150万元。

(二)经济效益

通过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的生产自原材料采购至产品投放市场、自菌种制作至采收包装全过程,公司始终坚持以标准体系文件作为控制和管理标准,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和商品率,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市场竞争力,企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的商品化率达到了100%,企业增收达到10%以上,产品A级率(出口级)达到85%,公司的两大支柱产品—白灵菇和金针菇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尤其是白灵菇,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40%以上,产值达到5000余万元。

严格的企业标准化管理带来优质的产品质量的同时也使企业的品牌形象得到大幅度提升,在国内市场创建了格瑞拓普优质品牌,并于2009年被评为北京市著名商标,提高了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与占有率,这不仅解决了农产品的“卖难”问题,而且提高了商品价值和企业效益。由公司带动农户种植的多品种食用菌,经严格的栽培工艺指导及产品质量监测,统一品牌集中销售,实现了供不应求且市场零投诉,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奠定了基础,有助于促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及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效益

通过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发展有机食品,用先进可靠适用的标准规范生产行为,对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推行精确生产及控制等技术,合理利用与配置资源,节工节本增产增效,并减少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实现少投入、高产出、利环保、广受益的目的。

我单位通过生产链的延伸—生物有机肥,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较好地协调资源、环境、食物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实现了利用农业产业废弃物生产食用菌,提供人类健康食品,再利用菌渣废弃物生产有机肥,通过安全种植,提供人类健康食品的生态农业,实现零排放的循环农业。

三、经验与体会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标准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避免了管理与实际工作的脱节,人员分工进一步细化明确,部门间及人员间的协调沟通更为有效,整个组织有效协调运转,充分体现了管理团队的力量,使得企业标准化组织的强大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同时,新的标准语言凝练,一目了然,使工人更加透彻的理解标准,将其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去,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在提高企业生产及管理水平同时,直接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收入。

(二)采取科学的控制方法才能保证标准化生产的有效实施

开发的人工智能化食用菌环境PLC控制箱,可使食用菌培育过程实现自动化、智能化,避免人为操作控制失误或经验型判断失误所造成工艺偏差,我公司利用人工智能环境控制技术,实现了工厂化、智能化周年生产,彻底改变了食用菌传统生产的根据季节变换种植,生产不稳定,成品率低等现状。传统的大棚种植或覆土方式种植的白灵菇颜色暗黄且深浅不一,形状不规则,标准化生产出的产品颜色洁白,形状、重量高度统一,生物学转化率达90%,达到了有机产品生产标准。

(三)提高标准化意识才能使标准化生产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通过标准的贯彻和执行,公司对员工不断的开展培训和标准化生产学习,员工的思想意识得到大幅度提高,完成了由农民到产业工人转变。同时标准化的推行,以及对农户标准化生产的培训,提升了周边地区农业标准化意识。农户从工艺执行、技术操作、投入品控制及产品质量等,能自觉按标准执行,实现了食用菌的标准化种植,进而实现了产销的标准化。

新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已在我公司得到了顺利开展,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新的企业标准化建设将不断深入,最终实现企业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Copyright 2007-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农业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