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格瑞拓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格瑞拓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成立于2004年7月,占地63亩,建筑面积18000余平方米(现代化冷房面积12000平米),是一家现代民营高科技农业企业,也是全国科普示范基地、全国首批CHINAGAP实施试点单位、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2005年北京市火炬计划实施单位、北京市农业标准化基地,北京市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完成了ISO9001、GLOBALGAP(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规范)、CHINAGAP、有机食品、AA绿色食品五项认证工作,是目前全国范围内,设备、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产量最大的白灵菇工厂化生产的龙头企业,主要从事高档食用菌的研究、开发及生产。
公司建有现代化的微生物实验室、原材料检验、检测室、无公害生产质量监控室、菌种纯化车间、培养料配比制作车间、高压灭菌车间、无菌菌种接种车间、培养车间、冷房育蕾车间、智能化控制生长车间、低温分选包装车间、产品深加工车间、生物分离提纯车间和农业种植技术项目推广示范温室等,整体建设全部按国际食品安全认证标准进行设计施工。
公司技术人员利用现代遗传技术,结合生物育种工程和人工智能控制系统模拟自然环境,研究出了无间断、周年生产珍稀食用菌及其深加工的工艺,彻底改变了农产品原始种植模式。另外公司利用龙头企业的优势,带动农户种植,实现食用菌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2005年,公司建立了企业标准,其中技术标准23个,管理标准18个,工作标准21个,共计62个,并在企业全面推行。于2005年10月通过了北京市农业标准化基地验收,在当年的验收中成绩名列前茅。
随着标准化工作的建设和推进,产品品牌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选为“2005年度最具影响力品牌”,2006年,“格瑞拓普”牌白灵菇被确认为第二届中国国际食用菌烹饪大赛指定产品。2007年,北京格瑞拓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晋升为市级龙头企业和北京市优秀农业龙头企业,并获食用菌出口“通行证”。2008年,公司获AAA企业信用等级证书,“格瑞拓普”品牌已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和一定的影响力,在白灵菇工厂化生产方面取得的成绩已引起了世界的关注。2008年列入第六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
通过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使公司的产品具备了国际农产品竞争力,食用菌—白灵菇的工厂化生产及产业化栽培有了严格的生产工艺及操作规范,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
一、农业标准化建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
农业标准化把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成果与农业生产实践经验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注重对地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通过科学论证、宏观规划、微观制定标准等手段引导和促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效达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的目的。地处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的北京格瑞拓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制定食用菌企业生产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原材料采购、菌种生产、培养基制作、养菌标准、出菇工艺控制标准等,使生产环节有章可循,生产各环节管理标准配套,各工艺操作规范明确,使产品、半成品实现全程可控;同时,产品标准的进一步明确,使投放市场的产品获得顾客的极大认可,为实现有机产品的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食用菌生产标准的实施,使公司在带动农户、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亦发挥了巨大作用。房山区是我市食用菌生产的主产区,过去多年间,存在百姓种植操作粗犷、标准不统一、环境控制宽泛,致使出现各批次工艺失实,产品标准不统一、出菇周期不确定、产量低、污染大等,同时这样的生产条件也很难做到周年生产,且难以保证品质统一、规格统一,效益很难实现。这些问题,极大地挫伤了菇农的积极性,使产业发展一度出现萎缩。针对这一问题,公司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的优势和龙头带动作用,对农户种植的产前、产中、产后进行控制。
通过标准化生产的实施,以上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不但污染少了、产量提高了、产品合格率也随之加大了,随之带来产业的蓬勃发展,截至2007年底,我区食用菌已从2004年的产量1.6万吨、种植面积460万平方米、产值9700万元,发展至产量3.5万吨、种植面积738万平方米、产值9700万元。通过带动百姓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分片种植、规模生产,取得了明显效益。使农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打造新品牌
众所周知,农产的质量与安全是当今全社会都在关注的重点话题。如何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是每个现代农业企业都在着力解决的问题。
格瑞拓普公司自建立以来,即坚持以严格的生产管理、科学的现代工艺、标准的操作规范指导生产,使产品极大地满足市场需求,率先实现食用菌有机生产,在农产品标准化建设体系有效运行,结合GLOBAL GAP、ISO9001等认证体系的有效实施,使产品获得中国行业协会评定的最具影响力品牌,成为我市第一家食用菌出口基地,产品远销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目前正在办理食用菌北京市著名商标申办工作,预计本年底将成为我市食用菌产业第一著名品牌。
三、促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的发展,提高当地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水平
作为我市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北京格瑞拓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设立以来,即将产业化发展与特色有机农业结合起来。如何使农业标准化生产与产业化发展相结合,公司全体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我区的特色食用菌产业模式,为带动当地乃至全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房山结合都市农业发展现状,大力发展工厂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在大安山、史家营、周口店等地,利用各种形式,针对不同设施,生产不同品种菇种,使我区特色农产品——食用菌实现高标准产业化发展,进而提高了我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生产经营水平。
四、促进标准化生产,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
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使工厂化、产业化食用菌发展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标准体系的建设及有效运行,使各种产品建立了长期有效的市场标准,形成了稳健的市场销售渠道及销售价格体系,使出口食用菌产量不断增加,且价格稳定增长,实现了鲜销食用菌安全出口的良好局面,截至2009年8月,公司累计出口鲜菇658吨,为地区农产品出口创汇贡献了力量。具体做法是:
1、加强工艺标准化控制。通过食用菌种植中严格的工艺标准及生产技术规范的培训,辅以现代化的种植栽培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建设,使一家一户的农民在种植过程中避免用药的随意性,以及由此带来产品的不安全性及品质的不统一性,根据公司多年种植经验的数据采集,在光照、CO2、温度及湿度等四项指标下,根据不同的室外温度空气质量,进行程序化调控,可以减少或杜绝病虫害的发生,有效地保障食品的安全性及出菇期及品质的一致性,从而彻底改善生产条件,带动农户分期、分品种种植,实现产业化生产,提高农户食用菌种植的科技水平。
2、加强种植产前控制。一方面将所带动农户组织到我公司集中进行理论培训,在农户掌握了相关技术知识后进入本公司实习,进行实际操作培训,在达到独立操作水平后,回到本户日光温室进行种植生产,由此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培训后,农户种植在技术上和产品的质量上均有了充分的保障;另一方面利用我公司现代化的实验室及机械化标准生产条件,由公司负责菌种的筛选、接种及培养,使农户种植的菌袋达到标准化、规范化,无论是做菌质量还是接菌质量均达到高度统一,从而有效降低农户种植的风险,避免大面积污染,同时提高农户种植产品的标准化、高品质。
3、加强种植产中控制。由公司技术服务小组及专家小组人员定期深入农户种植温室进行现场指导;针对所种植的菇种技术难度相对大、种植面积大以及在培训中对技能的掌握有欠缺的农户,公司给予重点扶持及跟踪服务,从而确保农户种植过程中的工艺控制不走样、产品品质少偏差,进一步指导农户以科技为手段进行食用菌生产。
4、加强种植产后控制。通过科学、规范的产前、产中控制,使农户种植产品无论是质量、等级均达到标准化,并利用公司现代化的检测手段,控制产品的理化、农残等指标,严格分类,使上市产品档次升级,培育农户种植的食品安全意识、初级农产品高档化意识等,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户的利益。此外,在对带动农户的管理上,公司将全部农户做为一个整体看待,进行全面的统筹安排,由公司负责市场的预测和调研,再根据市场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需要,向所带动的农户分棚、分区域配以不同菇种,以达到不同季节有不同菇种、并且产量可控式上市,从而避免因农户各自为战造成的大量同类菇种集中上市所带来的市场压力。
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民素质
公司在实施标准化生产过程中,通过不断研发、优化工艺,形成了国家发明专利—白灵菇的栽培工艺。该项专利的获得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完整的应用,由此公司成为北京市科委联合市农委等单位综合评定的农业高科技企业。实践证明,标准化生产体系的有效运行,不仅使公司和农户获得了极大收益,同时也造就一批食用菌产业工人队伍。根据我公司生产不同岗位、不同工艺要求,共吸收镇及周边地区农民工130人左右,占全厂工人总数的90%以上。这批工人以35岁以上的农村家庭妇女占多数,针对这批农民工知识水平低、生产技能差、纪律约束感不强等特点,公司在技术传授上不保守,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其进行培训、教育,包括安全生产教育、知识技能教育、机械设备操作教育、食用菌专业技术教育等,在关键工艺从事工作的农民工,公司还提供了外派培训的机会,从而在短时间内打造了一批能胜任工厂化食用菌生产的合格的工人队伍,基本完成了农民向产业工人的转变。每一位经过工厂化生产培训的员工都已成为本户食用菌种植的带头人,即上班是企业的职工,下班则成为本户或本村的种植技术顾问。这批工人的迅速成长,已成为本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力量,进一步提高了农民工的整体素质。
六、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标准化生产带来地区特色农产品产业的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环境的影响,如何保证都市农业产业的良性发展,已成为科技农业、现代农业所关注的焦点。通过本体系的有效运行,生态环境的改善、可持续经济的发展等问题同样摆在我们面前。实现生产资料的再循环利用,是公司带动产业发展的同时所解决的重大问题。公司建有农户种植示范日光温室,开辟了电教室等,专门用于当地农户的食用菌种植培训,同时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发出了日光温室智能控制箱,专门用于农户日光温室的生产工艺条件控制,从而降低了农户种植的污染率、提高了农户种植的产品统一率等质量指标,从技术上保障农户的种植水平。并利用产后余料,添加部分辅料,经高温高压灭菌制成菌袋,用于带动当地农户种植中低档菇种,平均每年可带动500户农户,直接满足农民2000余人就业,累计提高农民收入约600万元。农户种植后的废料,可进一步用于生产地毯式绿化草坪或有机肥,从而闭合了农业产业链,实现了生产资料循环利用,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还具有较高的社会效益,从而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