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标准化基地 标准体系 培训专栏 法律法规 联系我们
标准化基地分布图
标准化基地信息
·“平谷大桃”首获欧盟地理...
·通州区食用菌、白灵菇、豆...
·平谷区蔬菜、食用菌标准化...
·蟹岛生态园区有机蔬菜标准...
·三元绿荷奶牛养殖中心中以...
·郎家园枣标准化基地
·怀柔区惠生虹鳟鱼养殖基地
·华都峪口禽业有限公司父母...
·格林万德农艺园特菜基地
·超大集团平谷特菜生产基地
·北七家镇农业服务中心苜草...
·北京兴乐食品有限公司兴隆...
·北京鑫淼观赏鱼养殖中心
·北京市裕农优质农产品种植...
·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镇房良...
更多>>
标准查询
 
北京顺通虹鳟鱼养殖中心
日期:2009.10.22

国家标准化示范区主要单位北京顺通虹鳟鱼养殖中心是国家级鲑鳟鱼良种场、全国水产原良种开发利用协作组成员单位、北京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北京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国家星火计划龙头企业技术创新中心、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鲑鳟鱼科普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先后荣获农业部、科技部、北京市等多项科技进步奖。2000年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食用农产品安全认证。DB11/T157:虹鳟养殖技术规范是由北京顺通虹鳟鱼养殖中心起草的。渔质安全和产地环境要求执行GB18406.4和GB18407.4标准;饲料及药物执行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生产技术规范执行DB11/T157虹鳟养殖技术规范,产品质量全部达到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标准。

 

 

 

 

 

 

 

    DB11/T 157《虹鳟养殖技术规范》由北京顺通虹鳟鱼养殖中心2002年起草2008年修订

中心成立于1983年,经过26年的发展,现在已经由单一的虹鳟鱼养殖发展成为集苗种繁育、养殖、加工、销售、休闲度假、培训、科研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型养殖企业。作为怀柔区虹鳟鱼产业“标准化示范区”、“龙头”企业,中心在增强自身实力同时,始终以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为己任,逐步总结出了 “公司+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以规模化带动、产业化发展为养殖户争取最大经济效益,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了鲑鳟鱼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虹鳟鱼养殖是北京市怀柔区四大产业之一,养鳟业1983年开始起步,从产业化程度、产业效益、养殖技术、商品鱼产量、苗种供应能力和供应范围、鱼品加工、鳟鱼养殖种类、养殖游钓综合经营以及国际影响等方面评估,北京市堪称全国最大的养鳟地区,怀柔区又是北京市最大的养鳟区。全市养鳟池面积约3.3万平方米,养鳟用水每秒约5立方米,商品鱼产量约90万公斤,虹鳟发眼卵产量1000万粒,苗种400万尾,占全国产量的30%以上。金鳟发眼卵产量300万粒,苗种100万尾,占全国产量的95%以上,山女鳟发眼卵产量40万粒,苗种20万尾,是唯一可以大批量供应金鳟和山女鳟苗种的地区。

近十年来,养鳟业的迅速发展给水产业带来了一个新的启示,人们开始注意到往日无法利用、不能养鱼白白流失的冷凉水,今天变成了可以用来养殖冷水性鱼类(鲑鳟鱼)创造可观财富的宝贵资源。黄河流域各省区特别是北京市相继出现了争相占有冷水资源发展养鳟业的局面,养鳟业及其副产业鳟鱼垂钓业成了北京市山区农民致富的新兴产业。

通过鲑鳟鱼养殖、繁殖带动了怀柔区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怀柔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为农民增加上万个从业机会

 

 

 

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打造新品牌

在鱼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北京顺通虹鳟鱼养殖中心敏锐地捕捉到了个人消费观念和社会观念的变化,由注重产品的价格转向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由注重单纯的经济效益转向经济效益和环境质量并重,于是下定决心,对企业进行了坚决的整改。在管理上做到规范化、程序化、系统化;在产品上做到多样化,坚持质量第一;在水环境上做到“0”污染;在销售方面以“客户就是上帝为宗旨”,随时为客户提供全面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为此,在水产品安全以及水环境无污染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些措施有利地保证了顺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顺通的苗种比其他的高15%~25%,成鱼的售价更是高出30%~40%,在带来极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了极大的社会效益。

   

加强对外品牌宣传和推介。国际化市场的激烈竞争表现为品牌竞争,产品需要通过品牌经营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相结合,来提升品牌形象和企业的竞争力。为适应国际、国内市场,增强企业市场经竞争力,中心注册了“顺通”、“正虹”、“ 箭扣”、“健士”商标,并大力营造品牌氛围。

  

先后组织产品参加了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山东青岛等渔业博览会;2005年在“北京啤酒杯”虹鳟鱼美食大赛中获金奖;“顺通杯”虹鳟鱼美食大赛;同年邀请俄罗斯滨海边区萨哈林州鲑鱼有限公司总经理瓦连京先生来本中心进行了鲑鳟养殖新品种开发技术交流;2006年邀请世界水产学协议会会长、日本水产学会会长、东京水产大学前校长、东京海洋大学名誉教授隆岛史夫先生来京进行讲学交流并举办了全国性鲑鳟鱼增养殖学术技术交流报告会通过这些参赛、展会和针对性的宣传推介活动,大大提高了北京顺通虹鳟鱼养殖中心的“顺通”、 “正虹”、“健士” 和“箭扣”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品牌含金量。

  

三、促进特色农产品产业化的发展,提高怀柔区特色农产品的经营水平

中国养鳟历史很短,直到1959年才从朝鲜引进,1964年北京市也引来了这种鱼,但都是作为研究保种,没有投入生产,一直到1983年,北京市政府主要领导对这条鱼引起了足够的重视,才在怀柔、房山、延庆、平谷等六个地方利用泉水试养殖,怀柔是这批最早“拓荒”者中的姣姣者。怀柔虹鳟鱼繁育搞的最好,生产量最多,也最早在一个区的范围内推广开来。因为搞虹鳟鱼效益好,养一亩水面可挣10万元,搞一个垂钓园可挣20~30万元,最好的超100万元,很快怀柔13个乡镇除两个平原乡镇(没冷水资源)之外,11个乡镇都搞起了养殖及游钓,农民增收,企业致富。

目前的中国养鳟业从饲料生产、鳟鱼养殖到产品销售还处于农户家庭作坊式的生产阶段。而北京市的养鳟业已经步入了产业化的初级阶段。90年以来逐步形成了以北京顺通虹鳟鱼养殖中心为龙头,养殖、游钓、餐饮、加工、销售一条龙,饲料生产社会化的产业格局。

在北京顺通虹鳟鱼养殖中心的带动下,成立了“北京市怀柔区虹鳟鱼协会”,为广大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同时增强了实施标准化生产的组织能力。

全区现有800余处养殖场、户(含垂钓户)。按目前的生产水平,每秒0.1立方米的供水量、600平方米流水池可年产商品虹鳟1.5~2.5万公斤。总产量达980万公斤,产值达19600万元,其中盈利9800万元。新增产量820万公斤、新增产值16400万元、新增盈利8200万元。

怀柔区现已经发展成全国最大的,集鲑鳟鱼苗种繁育、成鱼生产、渔产品加工于一身的生产基地。形成了全国看北京,北京看怀柔,怀柔看顺通的局面。

发挥龙头企业的技术领先优势,加强技术输出,提高整个养鳟业的技术水平。

在协会的组织下,顺通虹鳟鱼养殖中心出资、出场地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技术培训,近3年内办了十余期技术培训班,聘请了中国水产学会鲑鳟鱼类研究会主任、原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王昭明老师讲授有关冷水鱼饲养管理技术、新的养殖品种和鱼病防治知识。常年为养鳟户和养鳟爱好者无偿提供电话咨询服务和技术资料发放服务。提供技术服务是推动鲑鳟鱼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2002年北京顺通虹鳟鱼养殖制做了以金鳟、虹鳟为主的养殖技术光盘,编写了虹鳟鱼养殖技术手册,接待了数十家养鳟场、户来参观学习。有些场家还派人来进行短期培训,顺通代表该协会委派了专门人员提供技术指导。

为提高协会成员单位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协会挂靠单位顺通虹鳟鱼养殖中心建立起虹鳟鱼产品加工厂,年生产能力达200吨。可以回收成员单位的滞销产品,解决了成员单位养鳟生产的后顾之忧,提高了各成员单位在鳟鱼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该加工场可以生产“正虹”牌鱼子酱、熏制虹鳟肉等十多种产品,使市场上的鲑鳟鱼产品不再是单纯的鲜活鱼类,丰富了消费者的餐桌,同时也使自己的利润大大增加。

四、促进标准化生产,推广优势农产品的出口

几年来,北京顺通虹鳟鱼养殖中心先后通过了“北京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国家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等项认定验收,成为水产行业的典型。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中心积极配合虹鳟鱼协会开展鲑鳟鱼养殖技术培训班,帮助养殖户解决生产技术问题,提高鱼病防治能力,促进标准化生产。先后组织技术培训20多期,参加培训农民近2000人次,培养出虹鳟鱼养殖土专家、技术能手40多人;中心起草的《虹鳟养殖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对怀柔区的养殖户进行示范推广,鱼病发生率降低了36.3%;由虹鳟鱼协会牵头,实施的健康养殖技术推广项目,中心充分发挥自身优良的硬件设施和技术优势,向养殖户提供优质虹鳟鱼苗种1000万尾,并指导养殖户开展健康养殖,得到了当地养殖户的一致好评。

在提高养殖户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同时,中心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稳定现有国内客户源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市场,北京顺通虹鳟鱼养殖中心曾多次组织技术人员到日本、俄罗斯等国考察,开拓国外市场。2004年与设在河北的日资企业合作,池养山女鳟冰冻鱼已开始出口日本,成为国产鲑鳟鱼第1个出口品种。虹鳟鱼鱼苗2006~2008年通过云南出口越南。

 

 

五、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民素质

近年来在技术依托单位的支持下,获得了金鳟、虹鳟鱼肉营养法着色技术、全雌二倍体育成技术、光周期法调控虹鳟鱼产卵期技术、夏季产卵品系育成技术、金鳟引进及养殖技术研究等科技成果,其中4项已获市、县科技进步奖。《虹鳟鱼三倍体生产规模制种技术研究》2005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目前正在进行及近期将要开展的科研项目有山女鳟人工繁殖及苗种育成技术研究,光周期法调控山女鳟性成熟期技术,花羔红点鲑家化养殖技术,美国银鲑全人工养殖技术,虹鳟、金鳟、山女鳟大卵品系繁育群体选育技术,虹鳟、金鳟、山女鳟苗种健康标准,山女鳟、花羔红点鲑、金鳟、硬头鳟种质标准及种质保护技术,良种苗种寄生虫细菌检疫技术等。

 

《虹鳟鱼三倍体制种技术产业化与科技示范》是《虹鳟鱼三倍体生产规模制种技术研究》的成果转化项目。与二倍体虹鳟比较,三倍体个体大,出肉率高,因性腺不成熟,不出现副性征,保持良好商品性状。因此,养鳟行业对三倍体苗种需求量很大。

转化的主要内容:⑴ 将受精卵吸水膨胀、流水式热休克诱导及冷流水孵化三套设备整合成可以规模化生产连续作业的集成式三倍体诱导设施。⑵ 筛选出适于集成式连续作业的技术参数。⑶ 建设成倍性检测及多倍体(含三倍体)制种技术试验室。构建起国内第一套产业化规模的鲑鳟鱼三倍体制种设施。技术水平达国内领先。该套设施与技术工艺还可用于同型、异型全雌二倍等其他多倍体制种(染色体工程育种)的生产与技术研发。

此项成果转化可以生产三倍体苗种150万粒(尾),示范推广110万粒(尾),自养40万粒(尾),获销售收入46万元。2年内,北京顺通虹鳟鱼养殖中心可育成商品鱼20万公斤,销售收入600万元。推广的110万粒(尾)可育成商品鱼70万尾105万公斤,获效益2600万元,盈利1600万元。

该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为养鳟业开发出不同于传统育种的染色体工程育种(多倍体育种,含三倍体育种)新技术,并形成产业化制种规模,改变虹鳟鱼产品结构。推动养鳟业向着产业化染色体工程制种领域迈出第一步。

金鳟是日本从虹鳟鱼突变种选育出的全身呈金黄色的养殖新品系。98年项目申报单位从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引进鱼种21尾,经3年试验养殖取得了全人工养殖成功,2000年金鳟的引种与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获怀柔区科技进步一等奖,现已进行了成果转化。转化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是规模化制种与大面积养殖技术。创新点是规模化单盐等渗法人工授精、受精率检测新技术与集约流水孵化、育苗技术。技术水平达国内先进。成果可在全国推广与应用。

六、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保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虹鳟鱼是冷水性鱼类,天然环境下只能生活在18以下的、非常澄清的冷水水域,这样的水域环境,鱼类等水生生物贫乏,虹鳟鱼形成了以水生昆虫为主要食物的生态习性,对水域生态环境和生物种群不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引进的虹鳟鱼早已经不是野生鱼类,是高度家化的养殖鱼类,终生都要在人工创造的养殖环境下(水泥池)用人工饲料进行人工饲育管理,一般不会逃逸。即便有逃逸,因冷水环境中天然饵料的匮乏也不会长期生存,所以不会对水域环境和生物种群造成影响。

养鳟生产方式是水泥池流水集约化养殖,池水每11.5小时交换一次,养鳟排水一般只含鱼体排泄物,因水体自净能力,排入自然水域后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怀柔虹鳟鱼等冷水鱼现为怀柔区的农业主导产业。不仅养殖量大,而且与旅游业密切结合,搞垂钓,搞烹调餐饮,出现了著名的虹鳟鱼一条沟等休闲游乐场所。怀柔虹鳟鱼产业年创收逾2亿元,效益9000余万元,直接使800多家游钓场户增收致富,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把全区养鳟业建设成具备技术创新能力,以农户养鳟为基础,以加工产品出口、生态游钓对外服务业带动产业持续发展的开放型都市渔业。改变进口鲑鳟鱼占据北京市场95%份额的现状,为树立国家首都拥有生态游钓业(水域生态环境良好的重要标志)的国际大都市形象做出贡献,为北京市民及国际游客创造一个以鲑鳟鱼业文化景观和自然山林生态相融合的可养、可钓、可游、可赏、可餐、可休闲的鲑鳟渔业文化区。发展鲑鳟鱼养殖可以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增加旅游景观、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Copyright 2007-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农业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